“功夫”在茶外

本文属转载内容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海涵!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行意见。福今茶业官网http://www.fujinpuer.cn
“功夫”在茶外
   小时在潮州老家,常为大人们烧水、泡茶,听他们聊天。当时不知道喝茶还讲“功夫”。偶然喝上一两杯,只是感到苦甘苦甘的,并没有像唐人卢同所说的“发轻汗,肌骨轻,通仙灵”的感觉,更不会有“两腋习习清风生”的飘然体会。但大人们讲的一则故事,却在我小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,永不忘怀,现有时思之,仍为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所震撼!
    传说古时潮州,富豪苏公,数代善书法,嗜茶。人称公为书圣、茶颠。公有一茶壶,名为含香,乃其高祖时物,已约150年。高祖亲书郑板桥《紫砂壶》诗中“量小不堪容大物,两三寸心起波涛”句,请名匠刻其上。该壶空壶装水,也有茶香。公珍藏之,非至亲好友,难得一见。多人愿出高价购之,均难遂愿。一日,友自远方来,公以壶泡上等铁观音待之,友啜一口,则赞声不绝。友问其秘,公笑云:“好茶好水无好壶,也枉然。”客走,公媳洗茶壶,见壶内茶垢甚厚,擦之不去,嫌不雅,碎而弃之,购一新壶代替。公悉,大发雷霆,训媳曰:“尔知否?壶壁中物,乃空壶盛水也有茶香之故。”公痛惜不已,拾回碎壶,绫罗裹之,供于中堂,朝夕焚香。壶碎后,公常闷闷不乐,不再饮茶,夜常梦壶为其冲茶,喊壶名而醒。不久,公病终。临终前嘱家人以碎壶陪葬。有友作联挽之。联云:
    陆圣费沉思,命系茶壶君值否?
    坡仙该含笑,宗传墨宝众知矣。
    苟不论以上故事的真实性,但潮州这位嗜茶者爱壶恋壶到以命相许的执著程度,令人叹为观止。潮州功夫茶的茶壶很小,略似红柿饼,用本地泥土烧制而成,具有吸贮茶香的特点。制壶者以金石、书画、诗词联句镌刻其上,得以“壶随字贵,字随壶传”。名茶配以名壶,茶味更加,情趣更浓。这时的茶壶已等价于艺术品。
     传统的潮州功夫茶标准茶艺有十个程序,即后火、虾须水、拣茶装茶、烫杯、热罐(壶)、高冲、低斟、盖沫、淋顶,每一个程序又有许多讲究。以斟茶为例,斟茶者端着茶壶,穿梭于茶杯之间斟茶,美其名曰“关公巡城”,后再“韩信点兵”似的将所有的茶水,均匀地滴入茶杯,使所有茶杯中的茶水浓淡一致。斟完茶,在主人热情的“请,请……”声中,按先客后主、辈份大小的顺序用茶。由于茶盘上只放四只杯子,大家轮流不固定杯子的用茶,这就构成了潮州功夫茶茶艺的一道独特茶观:斟茶者每斟一次茶之前,必须用开水浇洗茶杯。
    饮茶者不论职位高低、亲疏内外、熟悉与否均共用四只杯,一开端就营造了一种互信不疑的和谐氛围。“关公巡城”、“韩信点兵”的斟茶技艺及茶味的先苦后甘,则蕴涵着苦尽甘来,同甘共苦,点滴均分的均贫富思想。韩信、关公,何许人也,前者曾受“胯下之辱”,而后有大成者,成为能屈能伸、大度者的象征;后者则是忠心义胆的偶像,两位都是大名鼎鼎的英雄豪杰。把古代英雄人物的典型精神,凝炼、形象地寓于茶艺之中,使饮茶者在休闲、享受中受到了熏陶,这不能不说是这套茶艺设计者的匠心独具。它内涵着巡回圆满、和谐的中国“圆通哲理”和儒家的礼仪谦让思想,又融入了潮州人精明、团结、打拼、细腻的风格。就是这种风格,化解了多少潮州人之间、潮州人与非潮州人之间的恩恩怨怨。这种风格的核心是以乡情为纽带的团结精神。所谓“功夫茶,潮州音,自己人,格外亲”,就是这种团结精神的生动写照。这种精神,对长年飘泊海外的经商者来说是何等的重要,而这种精神在功夫茶艺中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。无怪乎即使数代居住异国他乡的潮籍华人,多数仍保留着喝功夫茶的习俗。
    潮州功夫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园地中的奇葩,相信她在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,能独放异彩,将生活点缀得更加详和、美丽。